比別人吃虧的心理系



從大一進入高醫以來,讀心理這個科系已經3年了,一開始我是真的對這個方面有興趣才選擇就讀這個系的,但隨著慢慢了解后,對這個系的熱誠也慢慢減少,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,未來發展以及學到什麼。
  首先是比較現實的部分,諮商是我真的覺得很有興趣的範疇,我還花錢花時間去外面的機構里學習有關的知識,在我在大三上之前,我是有想去考諮商所的想法的,但經過考慮過後,還是選擇放棄這個念頭,放棄的主要原因還是覺得這麼做不是很划算。
我有認識一個現在正在讀諮商研究所的學長,他說他讀這個研究所,還要額外的四年,兩年上課,一年實習,一年論文,也就是再讀多一次大學的時間,而且諮商研究所還需要自己額外花錢去請督導,一般的督導大概是一個小時一兩千的費用,為了填滿時數,你大概需要額外花個幾萬塊去請督導,這對於正在讀書的大學生來說,實在是難以去負擔的。
也就是說我花了與讀醫學系相同的時間去就讀一個科系,在這段時間中,我還需要額外花錢,辛苦地撐過去之後,我的薪水卻沒有與讀醫學系的人的薪水相同,那種感覺就好像我努力了,但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報一樣,如果是這樣我幹嘛不一開始就去讀醫學系呢?就算讀醫學系再辛苦也好,至少醫生的薪水足以讓我養得起自己與家人吧。
再來是學到什麼的部分,只能說心理涉及的範疇太多了,在大學四年里,我感覺我們很多方面都只是碰一碰,并沒有真正地往下去深入,只有考到了心理系的研究所才能真正學到心理系最重要的部分,大學四年更像是讓你有機會去找到一個自己有興趣範疇的那種感覺,但這樣的話,對比起其他系來說,我們在四年里真正學到很實用的知識又有多少呢?
我有些正在就讀職能治療系的朋友,他們大一的時候已經要學DSM-5了,而我們則要到大三下才學,他們大二的時候已經可以與真正的精神病人做交流了,嘗試如何與他們相處,而我們心理系卻只能在變態心理學課上,看著早就拍好電影去做病情診斷,我聽到那位朋友說的時候,我心裡面覺得很不解,明明我們才是這方面的本科系啊?但我們在大學四年里學的專業知識,卻好像沒有比其他系的多,這不是很奇怪嗎?
如果要讓我再選一次的話,我絕對不會選擇就讀心理系,既使對這方面再有興趣也好。


评论

热门博文